2020年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盛大開幕。數字廣西集團執行總裁樊凱受邀擔任廣西衛視綜合頻道《共建“一帶一路” 共興數字經濟——“中國-東盟博覽會”特別節目》的訪談嘉賓,接受“數字廣西 智聯未來”的專場訪談,與主持人暢談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智慧城市和數字廣西建設的新成果。
主持人: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如何?
樊凱:中國—東盟信息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舉措和標志性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成效喜人。到今年上半年,廣西數字經濟企業超過1.1萬家,全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實現翻番,增速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數字廣西集團也積極地參與和投入到了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建設中,我們打造了廣投數字經濟示范基地,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走出去”;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加快數字產業布局,成立“三中心一研究院”, 構建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的研發創新基地和千億元產業集群。
主持人:數字廣西在打造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等領域的產業布局和最新發展?
樊凱:數字廣西集團作為自治區政府國有獨資數字經濟產業平臺,被自治區政府賦予了“一主體三平臺”的戰略定位,已經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15個數字經濟領域進行了全面布局。在數字政府方面,我們打造了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已經成為全區政務數據“聚通用”的基礎性平臺并與國家平臺深度對接;建設運營了廣西12345政府服務熱線,服務地方政府綜合性政務,榮獲“2020年度中國最佳政府服務熱線”獎項。在數字社會方面,數字廣西集團建設運營了“愛廣西”、“愛南寧”、“愛梧州”等愛系列民生公共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來服務城市治理和建設。在數字經濟方面,我們打造了廣西消費扶貧平臺,平臺作為自治區總工會唯一指定扶貧產品采購平臺,開展了“廣西百萬工會會員扶貧活動”,截至10月底,平臺注冊工會1萬余家,扶貧企業200余家,參與人數144萬人,為全區25個貧困縣區提供扶貧產品線上購買服務,帶動脫貧 9.2 萬人,位居全國首位。同時我們積極對接廣東地區,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扶貧產業的發展。
主持人:大數據如何更好的為民生服務?
樊凱:大數據的概念大家目前都耳熟能詳,說明大數據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那么,大數據如何服務民生?怎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其實我剛才談到我們在數字政府、數字城市領域所做的工作,“最多跑一次”、“掌上辦事”、疫情期間的“消殺用品預約”、“空中課堂”歸根到底,就是服務民生,切切實實讓廣大群眾體會到便利。
主持人: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最新建設進展如何?產業園如何打造成為立足廣西、輻射西南中南、面向東盟的“中國信創第一園”?
樊凱: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是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開展的數字經濟標志性項目。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園區實現了拿地即開工的目標,助推項目“加速跑”。截至目前,園區已完成土方開挖和場地平整,同步開展項目配套環保、水保、詳勘、節能評估等前期工作,力爭2021年3月具備對外展示工程形象條件。
談到如何打造成 “中國信創第一園”,一是強龍頭,通過華為、浪潮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即將落戶產業園,形成華為鯤鵬、中國電子PKS、中國電科三大生態體系。二是補鏈條,在行業巨頭的帶動下,產業園將初步形成集服務器及PC整機研發制造,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等研發生產于一體的信創全產業鏈。三是聚集群,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依托產業園筑巢引鳳,加快推動信創全產業鏈聚集廣西、服務廣西、帶動廣西;四是強協同,產業園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聯合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共建信創學院、重點實驗室等,并積極引入博士流動站,構建信創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一個生產順暢、生活舒暢、成長通暢的產業生態空間。